栏目: 社会热点新闻   作者:佚名   热度:

【心理学惊人发现】做家务竟对孩子影响这么大!

小时候的我特别好奇做饭,而每一次仰着头期待望着高大的妈妈祈求一次做饭的机会,都会听到莫名其妙那一句“好好学习,这家务不用你管”。直到23岁第一次去了美国,终于有机会独立占领厨房撸袖子做饭的那一刻,才发现,长大后的我还是不会。我缺的不是做饭的技巧,而是面对做饭这件事情怎么也捡不起来的信心。

家务,这看起来最不起眼的小事,究竟对孩子意味着什么?

先来看一个发生在二孩家庭最经典的场景。

老二的出生,无可避免地对老大造成冲击,每一次老二喝奶的时候,老大都要蹦出来哭闹抢着奶瓶一起喝,家里乱成一锅粥。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我,试探性问她,你愿不愿意帮助弟弟刷奶瓶? 她突然不闹了,拿着奶瓶、站在水龙台前面的她,认真地刷洗,本来我担心她洗不干净会打碎奶瓶,但是小家伙将干净的奶瓶放在我面前的那一刻,她的笑容是那么自信和骄傲,

一次尝试后,女儿每次都要赶着第一时间去刷奶瓶,再也没有提过和弟弟抢奶喝的事。

困扰这么久的育儿难题,化解在这小小的家务中。

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孩子愿意被别人这样服侍,所以孩子们总是在我们服侍他们的时候,无比烦燥。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鲁克森说,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力所能及的事,一语道破天机。

家务是最好化解孩子调皮捣蛋的育儿法宝。

【心理学惊人发现】做家务竟对孩子影响这么大!

“我要抢弟弟的奶”这样行为的背后,女儿会形成一个什么样对自己的信念?我需要靠装一个小宝宝来获得大人的关注。而妈妈的否定他的行为继而会让女儿形成什么样的信念?我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。而“我可以帮助弟弟刷奶瓶”这样行为的背后,女儿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信念?我是一个有能力的人,我能帮助到别人。

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·阿德勒在治疗一个病人忧郁症的时候,他说14天我能治好你的病,对方很诧异。阿德勒要求这个病人在连续的14天里每天帮助别人的一件事情。他认为,每个人天生具有社会兴趣 (gemeinschaftsgefühl),孩子也不例外,孩子天生具有利他的情怀。个体心理学认为,每个人都在追求“归属感”和“价值感”。而在归属感和价值感层面上的满足的快乐,才是真正一个人之为人的快乐。在这个世界上,我属于哪里?我的价值在哪里?这样的发问,不只是成人会问,孩子也会问。

德国心理学家费利克斯•沃内肯(Felix Warneken)和迈克尔•托马塞洛(Michael Tomasello)曾设计这样的实验,学步儿和妈妈在同一个房间,一位怀里抱满了东西的成年人走进房间,挣扎想开柜门,但无奈东西太多,没有多余的手可以打开,他一遍遍撞柜门。神奇的场景发生了,并没有人直接向学步儿求助,也没有人向他发出指令,但1岁多的孩子摇摇晃晃地走来,帮助这个成年人打开了柜门。他们用这个实验证明孩子可以自发帮助别人。

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发展心理学家艾莉森·高普尼克(Alison Gopnik)认为,“人类并非天生具有完整的道德意识。但是道德的基础要素,比如利他主义、同情心、对他人目的的理解等,出现得比人们认为的早很多,在小孩2岁之前便已存在。孩子并非我们想象那么一无所知。孩子与我们成人一样,除了看得见的生理需求以外,最重要的是,他们要归属感和价值感层面的快乐,而不仅仅是吃饱喝足的表面快乐。

我们让孩子体验自信和社会情怀,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,鼓励孩子参与到家务。布置简单的小任务鼓励孩子自由探索,与其禁锢孩子的行为让他远离危险,不如正确地引导他分担家务。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孩子的喜好,来为孩子分配合适的家务数量,孩子喜欢能用行动来彰显自己的价值。

根据年龄,我们安排给孩子做家务的事等级不同。

0-3岁

让孩子参与家务中的一个步骤或一个环节。儿子7个月大的时候,他还没有学会爬,在我换帮他换纸尿裤时,他总是努力把小屁股抬的很高,方便我把尿布垫在他的屁股下面。虽然小家伙动作不娴熟,但是撅起小屁股让小脸涨得红红的的样子,告诉我他是那么有意识帮助我。儿子那种得意满足的笑,比吃奶和“我逗他”简单的笑,多了一层意味,那是他满足心理需求的深层快乐:“妈妈,你看,我也能帮你的忙”。看到他的快乐,我比他还快乐。于是我开始被他引领着,让他自己做。







版权声明: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,作为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!转载本站内容,请注明转载网址、作者和出处,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。


上一篇:有这4种爸爸的家庭,建议不要生二胎,就算儿女双全也未必幸福!

下一篇:宝妈晚上不给孩子把尿,被婆婆抱怨太懒,宝爸却说她无知




  相关推荐